燕然山铭(封燕然山铭的发现过程)
资讯
2023-11-15
248
1. 燕然山铭,封燕然山铭的发现过程?
《封燕然山铭》拓本在清代被发现,原石却一直没有找到。
2014 年 8 月,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的一支联合考察队在蒙古国杭爱山(中国古称燕然山)一处摩崖石刻附近发现了东汉班固所作《封燕然山铭》的石刻。经过中蒙两国学者共同研究,确认这处石刻正是《封燕然山铭》的实物。铭文共 260 余字,详细记载了东汉永元元年(公元 89 年),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,大破北单于,登燕然山,刻石纪功的历史壮举。
2. 汉朝东汉和西汉总共有多少皇帝?
西汉真正计算的则是十二帝,汉前少帝和后少帝,以及汉废帝刘贺不在内
第一位汉高帝刘邦
汉朝的开国皇帝,以平民的身份,拨乱反正,名义上统一天下
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,对内统一天下结束秦末的战乱,对外则祛除匈奴,收回韩王信等投降匈奴的地盘,横扫叛乱,对百姓施行修生养息等政策,让丞相萧何制定汉律,维护了百姓的利益
第二位汉惠帝刘盈
在位时间七年,期间执行父亲刘邦留下的政策,实施仁政,减轻赋税,还废除了秦朝的挟书律,使黄老哲学代替法家学说,打开各种思想发展的大门,
汉惠帝在位时,修筑了汉朝的未央宫,惠帝三年春,修筑达到高潮,先后征发了14万人筑墙,到五年秋建成
汉文帝刘恒
在位时间,对内励精图治,兴修水利,衣着朴素,废除肉刑,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,还抑制了功勋独大的境界,使得皇权压制了功臣,为后来的皇帝收回权利铺路,和儿子汉景帝刘启建造了文景之治,匈奴进攻汉朝,派灌婴八万五千骑兵去攻打匈奴,匈奴害怕望风而逃,又重新收服南越国赵佗,使得赵佗去除帝位,重新臣服汉朝
汉文帝的评价在历代也是非常高的
汉景帝刘启
在位期间,削诸侯封地,平定七国之乱,巩固中央集权,勤俭治国,发展生产,他统治时期与其父亲汉文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
汉武帝刘彻
开创汉王朝军事最鼎盛时期改革政治,设置刺史,加强统一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,首开丝路大破匈奴,征服西域,吞并朝鲜
先后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
后派名将卫青、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,收河套地区,夺取河西走廊,征服西域,封狼居胥,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漠北。
在对匈奴的战争同时,采取和平手段和军事手段使西域诸国臣服。丧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区后,匈奴王庭远迁漠北,基本解决自西汉初期以来匈奴对中原的威胁,为后来把西域并入中国版图奠定基础。张骞出使西域,丝绸之路由此而始。
汉昭帝刘弗陵
在位期间,重新施行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。在首辅大臣霍光的主持下,昭帝朝的百姓生活比以前富裕,四夷来朝,使汉朝出现了中兴稳定的局面。为后来的汉宣帝提供了稳定的局势,和汉宣帝号称昭帝复兴
汉宣帝刘询
在位期间,励精图治,任用贤能,贤相循吏辈出。他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,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。并重视吏治,认为治国之道应以“霸道”、“王道”杂治,反对专任儒术。在对外关系上,刘询于本始二年曾联合乌孙打击匈奴,设置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诸城各国,使天山南北这一广袤地区正式归属于西汉中央政权。宣帝在位期间,全国政治清明、社会和谐、经济繁荣、“吏称其职,民安其业”,史称“宣帝中兴”
汉宣帝时期也被认为是汉朝国力,经济最强的时期
汉元帝刘奭
与匈奴联姻,诛杀郅支单于
在位时期“崇尚儒术”,多次出兵击溃匈奴。建昭三年(前36年),汉将甘延寿、陈汤诛郅支单于于康居(郅支之战)。至此,唯一反汉的匈奴单于被消灭了。汉匈百年大战于此告一段落。竟宁元年,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。刘奭以宫女王嫱(王昭君)嫁之为妻。
汉元帝时期,是汉朝人口数最顶峰
汉将陈汤斩杀匈奴单于,并且上疏的奏章当中写下来了,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,以示万里,明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
其中陈汤打败罗马军团
汉成帝
在位期间,对文学上,汉成帝下诏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,又委任光禄大夫刘向总领校勘、整理采访来的书籍,命刘向校经传、诸子、诗赋;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;太史令尹咸校数术;太医监李柱国校方技,每校完一书,辄条其篇目,撮其旨意,做成提要,论其指归,辩其谬误,连同定本送交,由他亲自观览后定夺。这一时期的图书征集和编校文献活动,对后世的目录学、校雠学、藏书学有十分深远的影响。最早的分类法和目录《别录》、《七略》就在此间问世,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图书分类、编目工作的实践。
汉哀帝刘欣
在位期间,面对社会危机深重,用大臣孔光、师丹,何武拟定了限田、限奴婢,抑制非法兼并的方案。
早期曾躬行节俭,省灭诸用,勤于政事,又启用龚胜、鲍寅、孙宝等有识之士,颁布限田令、限奴婢令等法令,试图抑制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,然而因为汉哀帝时期早不是武帝时期,皇权早被压制,并无多大权利,所以最后被士家反对,不了了之
汉平帝刘衎
郡国发生大旱灾、蝗灾,其中 青州最为严重,百姓到处逃荒。安汉公王莽、四辅、三公、卿大夫、吏民为帮助百姓解决困难而捐献房屋与土地的有二百三十人,按照人口分配给贫民。并派遣使者负责灭蝗,百姓将捕杀的蝗虫送交官府,用石斗量蝗后按数付钱,天下的百姓的家资不满二万,以及受灾的郡县家资不满十万的,都免交租税。灾民中的病人,安置在捐献的邸舍房屋中,进行医治。给死者一家死六人以上的葬钱五千,死四人以上的三千,死二人以上的二千。撤销安定的呼池苑,改为安民县,建起官署与住房,招募贫民迁居于此,由县官发给口粮。贫民迁移到居住处后,由公家分配给房屋土地与用具,并借给犁、牛、种、口粮。又在长安城中,修住宅二百区,以供贫民居住
汉孺子刘婴
三岁被立为皇太子,然而一生是王莽傀儡,最终被迫禅位王莽
东汉十四帝 ,其中有几岁的小皇帝不写
第一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
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,刘秀和大哥刘演起义,加入了起义军,拥立更始帝刘玄,然而刘演功高盖主,被刘玄所杀,后刘秀韬光养晦去河北,娶了郭圣通收复真定王刘杨,以此为基业横扫天下,建立汉,尊汉高帝刘邦为祖,所以又叫光武中兴,两汉有牵连,所以又说汉朝四百年基业,史称东汉,历经十四位皇帝,传承195年,这是唯一光复成功,并且延续了近两百年的大统一朝代,其中的开国皇帝刘秀,号称最完美的皇帝
汉明帝刘庄
在父亲光武帝末年,全国载于户籍的人口为2100多万,到汉明帝末年,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激增至3400多万人口
提倡儒学,注重刑名文法,为政苛察,总揽权柄,权不借下。他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,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范。同时,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。永平十六年,命窦固征伐北匈奴。其后,又以班超出使西域,由是西域诸国皆遣子入侍。次年,复置西域都护。此外,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,佛教已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。明帝之世,吏治比较清明,境内安定。
汉章帝
在位期间励精图治,注重农桑,兴修水利,减轻徭役,衣食朴素,实行“与民休息”,并且“好儒术”,使得东汉经济、文化在此时得到很大的发展。这时思想也比较活跃,如王充等。此时政治清明,经济繁荣。章帝还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,使得西域地区重新称藩于汉。因为明、章两代大体承继了光武之施政方针,励精图治,使文治、武功都有很大的成就,故史称“明章之治”。
汉和帝刘肇
个人认为是东汉皇帝里,除却光武帝刘秀之外,天资最高的皇帝了,九岁登基成为皇帝,因为年幼,政权由窦太后把持,窦太后把哥哥窦宪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侍中,掌管朝廷机密,负责发布诰命;让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,统领皇帝的侍卫;弟弟窦景、窦环均任中常将,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。这样,窦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围的显要地位,从而 掌握了国家政治的中枢,外戚窦氏权势滔天
然而年幼的汉和帝,把一切都看在心里,十四岁的汉和帝就利用宦官,横扫了外戚,废除罢免了窦氏许多的子弟,十四岁的汉和帝从此亲政,此后他每天早起临朝,深夜批阅奏章,从不荒怠政事
平定域外
西北有西域都护班超大破焉耆,西域降附者五十余国;东北有乌桓校尉任尚大破南单于,将辽东收归,改为渤海郡。和帝一朝,曾多次平定过少数民族的叛乱。
使用宽政
汉和帝十分体恤民众疾苦,多次诏令理冤狱,恤鳏寡,矜孤弱,薄赋敛,告诫上下官吏认真思考造成天灾人祸的自身原因。而汉和帝也常常下诏书责怪自己,永元八年京城洛阳地区发生蝗灾,汉和帝下诏说:“蝗虫之异,殆不虚生,万方有罪,在予一人。”忧民之心,殷殷可见。岭南出产生龙眼、荔枝,为了满足朝廷需要,往往“十里一置,五里一候,昼夜传送”,经风历险,劳民伤财。唐羌上书,请求停止,和帝批示:“远国珍羞,本以荐奉宗庙,苟有伤害,岂爱民之本?其敕太官勿复受献!”爱民之意,发自肺腑。
在位期间,班超败贵霜帝国,窦宪横扫北匈奴,在燕然山上刻下了封燕然山铭,2017年8月15日宣布,在蒙古国发现遗迹
这位皇帝九岁登基,十四岁从外戚手里夺权亲政,却在二十七岁就驾崩了
汉安帝刘祜
平定西域、击破北匈奴、降伏车师、高句丽投降汉朝
汉顺帝刘保
想当好皇帝的皇帝,本来东汉在汉顺帝手里重新的新生,然而却抵不过天灾
同时期,张衡发明地动仪
汉恒帝刘志
诛灭外戚粱冀,掌握皇权
汉灵帝刘宏
下诏命儒学大师们校正《五经》的文字,又命蔡邕用古文、大篆、隶书三种字体书写,将其刻在石碑上,竖立在太学门外,使后来的儒生晚辈,都以此作为标准。石碑刚竖立时,坐车前来观看以及临摹和抄写的,每天有一千余辆之多,填满大街小巷。
熹平石经的刻立为读书人提供了儒家经典教材的范本,并开创了中国历代石经的先河,启发了捶拓方法的发明,对印刷术的发明也有间接影响。
汉少帝刘辩在位5个月。灵帝长子,又称为皇子辩或弘农王。在董卓胁迫下自尽,时年仅十五岁
汉献帝刘协
一生为董卓,曹操的傀儡
3. 燕然山铭全文?
《封燕然山铭》全文,共303字,其文曰:
惟永元元年秋七月,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,寅亮圣明,登翼王室,纳于大麓,维清缉熙。乃与执金吾耿秉,述职巡御。理兵于朔方。鹰扬之校,螭虎之士,爰该六师,暨南单于、东胡乌桓、西戎氐羌,侯王君长之群,骁骑三万。元戎轻武,长毂四分,云辎蔽路,万有三千余乘。勒以八阵,莅以威神,玄甲耀目,朱旗绛天。遂陵高阙,下鸡鹿,经碛卤,绝大漠,斩温禺以衅鼓,血尸逐以染锷。然后四校横徂,星流彗扫,萧条万里,野无遗寇。于是域灭区殚,反旆而旋,考传验图,穷览其山川。遂逾涿邪,跨安侯,乘燕然,蹑冒顿之区落,焚老上之龙庭。上以摅高、文之宿愤,光祖宗之玄灵;下以安固后嗣,恢拓境宇,振大汉之天声。兹所谓一劳而久逸,暂费而永宁者也,乃遂封山刊石,昭铭盛德。其辞曰:铄王师兮征荒裔,剿凶虐兮截海外。夐其邈兮亘地界,封神丘兮建隆嵑,熙帝载兮振万世!
4. 三国的八阵图真的可以困住军队吗?
三国时期,群雄争霸,出现了很多风云人物。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丞相诸葛亮,又称诸葛卧龙,不仅有着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,还是个才华横溢的文学书法家,其所著《出师表》《诫子书》等史文被后世广为流传。在位期间曾发明木牛流马、孔明灯等军事交通工具,成功协助刘备建立蜀国。而他根据兵法推演创设的八阵图,据说可以困住军队,神秘无比。那么古人在行军作战时真的有“阵法”一说吗?诸葛孔明的八阵图真的如后世传说的那样,威力无比吗?
其实阵法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记载,根据《孙膑兵法》的描述,通过合理布阵可以有效提升军队战斗力。在冷兵器时代,两兵交战,往往是杂乱无章,一拥而上,没有任何秩序,部落首领发号施令得不到及时回应,战场犹如一盘散沙。随着历史的演变,奴隶制的成熟导致军队布阵开始出现,能够更好的指挥战斗和增加胜算,“阵法”开始登上历史舞台,种类也越来越丰富,如方针、圆阵等。从传说中黄帝的天一遁甲到商代的“三师”编制,再到后来的车阵,都反映了阵法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。
在《吴子》、《六韬》等兵法著作中,可以推测出中国的阵法在春秋战国时期极为盛行,虽然阵法操练可以有效让军队整齐划一,但古代部落冲突往往人数众多,常年战乱使得各国军队规模庞大,因此更加注重兵法谋略,以智取胜,阵法只是处于辅助地位。加上自古以来我国崇尚儒术,以礼当先,以至于对阵法虽有详细研究却不够重视,部分如今已失传,仅从古文记载中看到他们的身影,但是这些阵法对后世的影响却非常深远,意义非凡,各个朝代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应用和发展。比如三国时期诸葛亮排布的八阵图,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,经过管仲、孙武等军事名家的传承和改善,诸葛亮集百家精华于大成,将八阵图的威力发挥的淋漓尽致。
历史上真实的八阵图,真的有那么神奇吗?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已无从考究,毕竟年代久远早已失传,但从唐代诗人杜甫对诸葛亮的评价“功盖三分国,名成八阵图”中可以看出,它并不是凭空杜撰,而是古代战争应运而生的时代产物。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巧妙的将井田和道家八卦相结合,同时运用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,诸葛亮本身又精通易学伦理,注重天、地、人的相对统一,因而其创设的八阵图奇幻无穷,神秘莫测。
根据《三国演义》的描述,刘备在和吴国大将陆逊的对决中节节败退,在逃跑过程中幸得诸葛亮的八阵图相救,让陆逊的军马困于阵中,无法破阵。最终战马受惊,军队大乱,蜀国趁机反超,吴军损失惨重。虽然这段历史可能有虚构的成分,但八阵图的威力还是名不虚传的,至于能不能困住军队,笔者认为分情况而定,否则蜀国也就不会灭亡了。
再来说说八阵图具体的排列,这是作战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,八阵图具体分为天覆阵、地载阵、风扬阵、云垂阵、龙飞阵、虎冀阵、鸟翔阵和蛇蟠阵,其中天地风云为正阵,水火金木对应龙虎鸟蛇四奇阵,在排列布阵时,常遵循左青龙右白虎、前朱雀后玄武的规则,因此虚实结合,奇正相生。总阵共有六十四阵,兼具游兵二十四阵,所以关于八阵图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,内容繁杂。从各阵命名也反映了诸葛亮的周易思想,善于占卜算卦。
八阵图在实际应用中,布阵者会根据当时的天气地理环境,来决定使用什么阵法,每个阵法的特殊情况会有所标注,这在我国最早发现的《风后八阵兵法图》中得以完全体现,风后是黄帝的手下将领,史书曾详细记载了他和黄帝共同创设八阵图的故事,进一步证实了八阵图的历史由来已久。唐朝的李靖则在八阵图的基础布局上做了简化,他认为“大阵包小阵,大营包小营,隅落钩连,曲折相对”,加上位于中间的将帅,首尾呼应,内圆外方,六花阵由此衍化而来。此阵相比较八阵图来说,机动协调性更加完善,也节省了兵源,同样受到中外军事家的关注,可谓是八阵图基础上非常成功的创举。
八阵图之所以能困住万千军队,笔者认为并不是它有多么神通广大,而是使用它的人能够物尽其用,抢占先机,取得作战主动权,将八阵图的精髓理念融会贯通。以达到以少胜多的局面。诸葛亮每次出兵时,从不浪费一兵一卒,蜀军战斗力与日俱增。曾以益州一地对抗曹魏的中原九州,区区数万人马,就能夺取武都、阴平两郡。在上邽之战中,成功深入司马懿精锐部队,让敌军闻风丧胆,从此不敢直接与蜀军野战。
公元234年,一代忠臣诸葛亮病逝,其一生可谓是“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”,是历史上忠臣的典型代表人物,虽然生前五次北伐未能成功收复中原,但与他关系密切的八阵图受到了各路人马的关注,流传甚广。蜀汉灭亡后,晋武帝司马炎曾派亲信深入蜀地收集八阵图的“围阵用兵倚伏”之法,将八阵图的理念运用于士兵操练,在全国推行统一的“甲乙校标帜之制”。晋军在后期凉州之乱中大获全胜,得益于八阵图的联车为营,以鹿角磁石为阻,延续了八阵图的神话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八阵图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,也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,在如今四川成都西南地区,还能看到八阵图的部分遗址,世人虽对其有多种猜测,但原貌不在,留下的更多是对历史的遐想。
5. 勒石记功的典故?
燕然勒石"这一典故与卫青无关,而是与东汉将军窦宪有关。东汉时期,将军窦宪率领汉军及南匈奴、东胡乌桓、西戎氐羌大破北匈奴之后,封燕然山,勒石记功。
"燕然勒石",亦称为“勒石燕然”,是成语,典故名,典出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书》卷二十三〈窦融列传·窦宪〉。
“燕然勒功”、“勒石燕然”作为重要的典故,成为了后世功臣名将向往的功业巅峰
6. 一劳永逸的逸是什么意思?
一、“逸”在此处的意思是:安乐;安闲。
二、“一劳永逸”的意思是:劳苦一次就可以永远安逸、不再费力了。
三、出处: 东汉·班固《燕然山铭》:“兹所谓一劳而久逸,暂费而永宁者也。” 释义: 这样可以说是一次劳作长久安逸,暂时费力而能永久安宁了。
7. 封燕然山铭最早拓本?
《封燕然山铭》在蒙古被发现,是考古学界的大事。东汉前期,外戚窦宪大破北匈奴,令班固作《封燕然山铭》,勒石记功。该铭文一度被左宗棠部将张曜发现并拓下拓片,但因兵荒马乱没把具体位置记录下来,到现在才最终确认。
《封燕然山铭》原石
班固(32年-92年),字孟坚,扶风安陵(今陕西咸阳东北)人,东汉著名史学家、文学家。班固出身儒学世家,其父班彪、伯父班嗣,皆为当时著名学者。在父祖的熏陶下,班固九岁即能属文,诵诗赋,十六岁入太学,博览群书,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。
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联系邮箱:ynstorm@foxmail.com 谢谢支持!
1. 燕然山铭,封燕然山铭的发现过程?
《封燕然山铭》拓本在清代被发现,原石却一直没有找到。
2014 年 8 月,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的一支联合考察队在蒙古国杭爱山(中国古称燕然山)一处摩崖石刻附近发现了东汉班固所作《封燕然山铭》的石刻。经过中蒙两国学者共同研究,确认这处石刻正是《封燕然山铭》的实物。铭文共 260 余字,详细记载了东汉永元元年(公元 89 年),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,大破北单于,登燕然山,刻石纪功的历史壮举。
2. 汉朝东汉和西汉总共有多少皇帝?
西汉真正计算的则是十二帝,汉前少帝和后少帝,以及汉废帝刘贺不在内
第一位汉高帝刘邦
汉朝的开国皇帝,以平民的身份,拨乱反正,名义上统一天下
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,对内统一天下结束秦末的战乱,对外则祛除匈奴,收回韩王信等投降匈奴的地盘,横扫叛乱,对百姓施行修生养息等政策,让丞相萧何制定汉律,维护了百姓的利益
第二位汉惠帝刘盈
在位时间七年,期间执行父亲刘邦留下的政策,实施仁政,减轻赋税,还废除了秦朝的挟书律,使黄老哲学代替法家学说,打开各种思想发展的大门,
汉惠帝在位时,修筑了汉朝的未央宫,惠帝三年春,修筑达到高潮,先后征发了14万人筑墙,到五年秋建成
汉文帝刘恒
在位时间,对内励精图治,兴修水利,衣着朴素,废除肉刑,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,还抑制了功勋独大的境界,使得皇权压制了功臣,为后来的皇帝收回权利铺路,和儿子汉景帝刘启建造了文景之治,匈奴进攻汉朝,派灌婴八万五千骑兵去攻打匈奴,匈奴害怕望风而逃,又重新收服南越国赵佗,使得赵佗去除帝位,重新臣服汉朝
汉文帝的评价在历代也是非常高的
汉景帝刘启
在位期间,削诸侯封地,平定七国之乱,巩固中央集权,勤俭治国,发展生产,他统治时期与其父亲汉文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
汉武帝刘彻
开创汉王朝军事最鼎盛时期改革政治,设置刺史,加强统一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,首开丝路大破匈奴,征服西域,吞并朝鲜
先后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
后派名将卫青、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,收河套地区,夺取河西走廊,征服西域,封狼居胥,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漠北。
在对匈奴的战争同时,采取和平手段和军事手段使西域诸国臣服。丧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区后,匈奴王庭远迁漠北,基本解决自西汉初期以来匈奴对中原的威胁,为后来把西域并入中国版图奠定基础。张骞出使西域,丝绸之路由此而始。
汉昭帝刘弗陵
在位期间,重新施行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。在首辅大臣霍光的主持下,昭帝朝的百姓生活比以前富裕,四夷来朝,使汉朝出现了中兴稳定的局面。为后来的汉宣帝提供了稳定的局势,和汉宣帝号称昭帝复兴
汉宣帝刘询
在位期间,励精图治,任用贤能,贤相循吏辈出。他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,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。并重视吏治,认为治国之道应以“霸道”、“王道”杂治,反对专任儒术。在对外关系上,刘询于本始二年曾联合乌孙打击匈奴,设置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诸城各国,使天山南北这一广袤地区正式归属于西汉中央政权。宣帝在位期间,全国政治清明、社会和谐、经济繁荣、“吏称其职,民安其业”,史称“宣帝中兴”
汉宣帝时期也被认为是汉朝国力,经济最强的时期
汉元帝刘奭
与匈奴联姻,诛杀郅支单于
在位时期“崇尚儒术”,多次出兵击溃匈奴。建昭三年(前36年),汉将甘延寿、陈汤诛郅支单于于康居(郅支之战)。至此,唯一反汉的匈奴单于被消灭了。汉匈百年大战于此告一段落。竟宁元年,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。刘奭以宫女王嫱(王昭君)嫁之为妻。
汉元帝时期,是汉朝人口数最顶峰
汉将陈汤斩杀匈奴单于,并且上疏的奏章当中写下来了,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,以示万里,明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
其中陈汤打败罗马军团
汉成帝
在位期间,对文学上,汉成帝下诏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,又委任光禄大夫刘向总领校勘、整理采访来的书籍,命刘向校经传、诸子、诗赋;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;太史令尹咸校数术;太医监李柱国校方技,每校完一书,辄条其篇目,撮其旨意,做成提要,论其指归,辩其谬误,连同定本送交,由他亲自观览后定夺。这一时期的图书征集和编校文献活动,对后世的目录学、校雠学、藏书学有十分深远的影响。最早的分类法和目录《别录》、《七略》就在此间问世,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图书分类、编目工作的实践。
汉哀帝刘欣
在位期间,面对社会危机深重,用大臣孔光、师丹,何武拟定了限田、限奴婢,抑制非法兼并的方案。
早期曾躬行节俭,省灭诸用,勤于政事,又启用龚胜、鲍寅、孙宝等有识之士,颁布限田令、限奴婢令等法令,试图抑制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,然而因为汉哀帝时期早不是武帝时期,皇权早被压制,并无多大权利,所以最后被士家反对,不了了之
汉平帝刘衎
郡国发生大旱灾、蝗灾,其中 青州最为严重,百姓到处逃荒。安汉公王莽、四辅、三公、卿大夫、吏民为帮助百姓解决困难而捐献房屋与土地的有二百三十人,按照人口分配给贫民。并派遣使者负责灭蝗,百姓将捕杀的蝗虫送交官府,用石斗量蝗后按数付钱,天下的百姓的家资不满二万,以及受灾的郡县家资不满十万的,都免交租税。灾民中的病人,安置在捐献的邸舍房屋中,进行医治。给死者一家死六人以上的葬钱五千,死四人以上的三千,死二人以上的二千。撤销安定的呼池苑,改为安民县,建起官署与住房,招募贫民迁居于此,由县官发给口粮。贫民迁移到居住处后,由公家分配给房屋土地与用具,并借给犁、牛、种、口粮。又在长安城中,修住宅二百区,以供贫民居住
汉孺子刘婴
三岁被立为皇太子,然而一生是王莽傀儡,最终被迫禅位王莽
东汉十四帝 ,其中有几岁的小皇帝不写
第一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
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,刘秀和大哥刘演起义,加入了起义军,拥立更始帝刘玄,然而刘演功高盖主,被刘玄所杀,后刘秀韬光养晦去河北,娶了郭圣通收复真定王刘杨,以此为基业横扫天下,建立汉,尊汉高帝刘邦为祖,所以又叫光武中兴,两汉有牵连,所以又说汉朝四百年基业,史称东汉,历经十四位皇帝,传承195年,这是唯一光复成功,并且延续了近两百年的大统一朝代,其中的开国皇帝刘秀,号称最完美的皇帝
汉明帝刘庄
在父亲光武帝末年,全国载于户籍的人口为2100多万,到汉明帝末年,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激增至3400多万人口
提倡儒学,注重刑名文法,为政苛察,总揽权柄,权不借下。他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,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范。同时,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。永平十六年,命窦固征伐北匈奴。其后,又以班超出使西域,由是西域诸国皆遣子入侍。次年,复置西域都护。此外,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,佛教已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。明帝之世,吏治比较清明,境内安定。
汉章帝
在位期间励精图治,注重农桑,兴修水利,减轻徭役,衣食朴素,实行“与民休息”,并且“好儒术”,使得东汉经济、文化在此时得到很大的发展。这时思想也比较活跃,如王充等。此时政治清明,经济繁荣。章帝还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,使得西域地区重新称藩于汉。因为明、章两代大体承继了光武之施政方针,励精图治,使文治、武功都有很大的成就,故史称“明章之治”。
汉和帝刘肇
个人认为是东汉皇帝里,除却光武帝刘秀之外,天资最高的皇帝了,九岁登基成为皇帝,因为年幼,政权由窦太后把持,窦太后把哥哥窦宪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侍中,掌管朝廷机密,负责发布诰命;让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,统领皇帝的侍卫;弟弟窦景、窦环均任中常将,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。这样,窦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围的显要地位,从而 掌握了国家政治的中枢,外戚窦氏权势滔天
然而年幼的汉和帝,把一切都看在心里,十四岁的汉和帝就利用宦官,横扫了外戚,废除罢免了窦氏许多的子弟,十四岁的汉和帝从此亲政,此后他每天早起临朝,深夜批阅奏章,从不荒怠政事
平定域外
西北有西域都护班超大破焉耆,西域降附者五十余国;东北有乌桓校尉任尚大破南单于,将辽东收归,改为渤海郡。和帝一朝,曾多次平定过少数民族的叛乱。
使用宽政
汉和帝十分体恤民众疾苦,多次诏令理冤狱,恤鳏寡,矜孤弱,薄赋敛,告诫上下官吏认真思考造成天灾人祸的自身原因。而汉和帝也常常下诏书责怪自己,永元八年京城洛阳地区发生蝗灾,汉和帝下诏说:“蝗虫之异,殆不虚生,万方有罪,在予一人。”忧民之心,殷殷可见。岭南出产生龙眼、荔枝,为了满足朝廷需要,往往“十里一置,五里一候,昼夜传送”,经风历险,劳民伤财。唐羌上书,请求停止,和帝批示:“远国珍羞,本以荐奉宗庙,苟有伤害,岂爱民之本?其敕太官勿复受献!”爱民之意,发自肺腑。
在位期间,班超败贵霜帝国,窦宪横扫北匈奴,在燕然山上刻下了封燕然山铭,2017年8月15日宣布,在蒙古国发现遗迹
这位皇帝九岁登基,十四岁从外戚手里夺权亲政,却在二十七岁就驾崩了
汉安帝刘祜
平定西域、击破北匈奴、降伏车师、高句丽投降汉朝
汉顺帝刘保
想当好皇帝的皇帝,本来东汉在汉顺帝手里重新的新生,然而却抵不过天灾
同时期,张衡发明地动仪
汉恒帝刘志
诛灭外戚粱冀,掌握皇权
汉灵帝刘宏
下诏命儒学大师们校正《五经》的文字,又命蔡邕用古文、大篆、隶书三种字体书写,将其刻在石碑上,竖立在太学门外,使后来的儒生晚辈,都以此作为标准。石碑刚竖立时,坐车前来观看以及临摹和抄写的,每天有一千余辆之多,填满大街小巷。
熹平石经的刻立为读书人提供了儒家经典教材的范本,并开创了中国历代石经的先河,启发了捶拓方法的发明,对印刷术的发明也有间接影响。
汉少帝刘辩在位5个月。灵帝长子,又称为皇子辩或弘农王。在董卓胁迫下自尽,时年仅十五岁
汉献帝刘协
一生为董卓,曹操的傀儡
3. 燕然山铭全文?
《封燕然山铭》全文,共303字,其文曰:
惟永元元年秋七月,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,寅亮圣明,登翼王室,纳于大麓,维清缉熙。乃与执金吾耿秉,述职巡御。理兵于朔方。鹰扬之校,螭虎之士,爰该六师,暨南单于、东胡乌桓、西戎氐羌,侯王君长之群,骁骑三万。元戎轻武,长毂四分,云辎蔽路,万有三千余乘。勒以八阵,莅以威神,玄甲耀目,朱旗绛天。遂陵高阙,下鸡鹿,经碛卤,绝大漠,斩温禺以衅鼓,血尸逐以染锷。然后四校横徂,星流彗扫,萧条万里,野无遗寇。于是域灭区殚,反旆而旋,考传验图,穷览其山川。遂逾涿邪,跨安侯,乘燕然,蹑冒顿之区落,焚老上之龙庭。上以摅高、文之宿愤,光祖宗之玄灵;下以安固后嗣,恢拓境宇,振大汉之天声。兹所谓一劳而久逸,暂费而永宁者也,乃遂封山刊石,昭铭盛德。其辞曰:铄王师兮征荒裔,剿凶虐兮截海外。夐其邈兮亘地界,封神丘兮建隆嵑,熙帝载兮振万世!
4. 三国的八阵图真的可以困住军队吗?
三国时期,群雄争霸,出现了很多风云人物。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丞相诸葛亮,又称诸葛卧龙,不仅有着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,还是个才华横溢的文学书法家,其所著《出师表》《诫子书》等史文被后世广为流传。在位期间曾发明木牛流马、孔明灯等军事交通工具,成功协助刘备建立蜀国。而他根据兵法推演创设的八阵图,据说可以困住军队,神秘无比。那么古人在行军作战时真的有“阵法”一说吗?诸葛孔明的八阵图真的如后世传说的那样,威力无比吗?
其实阵法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记载,根据《孙膑兵法》的描述,通过合理布阵可以有效提升军队战斗力。在冷兵器时代,两兵交战,往往是杂乱无章,一拥而上,没有任何秩序,部落首领发号施令得不到及时回应,战场犹如一盘散沙。随着历史的演变,奴隶制的成熟导致军队布阵开始出现,能够更好的指挥战斗和增加胜算,“阵法”开始登上历史舞台,种类也越来越丰富,如方针、圆阵等。从传说中黄帝的天一遁甲到商代的“三师”编制,再到后来的车阵,都反映了阵法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。
在《吴子》、《六韬》等兵法著作中,可以推测出中国的阵法在春秋战国时期极为盛行,虽然阵法操练可以有效让军队整齐划一,但古代部落冲突往往人数众多,常年战乱使得各国军队规模庞大,因此更加注重兵法谋略,以智取胜,阵法只是处于辅助地位。加上自古以来我国崇尚儒术,以礼当先,以至于对阵法虽有详细研究却不够重视,部分如今已失传,仅从古文记载中看到他们的身影,但是这些阵法对后世的影响却非常深远,意义非凡,各个朝代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应用和发展。比如三国时期诸葛亮排布的八阵图,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,经过管仲、孙武等军事名家的传承和改善,诸葛亮集百家精华于大成,将八阵图的威力发挥的淋漓尽致。
历史上真实的八阵图,真的有那么神奇吗?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已无从考究,毕竟年代久远早已失传,但从唐代诗人杜甫对诸葛亮的评价“功盖三分国,名成八阵图”中可以看出,它并不是凭空杜撰,而是古代战争应运而生的时代产物。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巧妙的将井田和道家八卦相结合,同时运用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,诸葛亮本身又精通易学伦理,注重天、地、人的相对统一,因而其创设的八阵图奇幻无穷,神秘莫测。
根据《三国演义》的描述,刘备在和吴国大将陆逊的对决中节节败退,在逃跑过程中幸得诸葛亮的八阵图相救,让陆逊的军马困于阵中,无法破阵。最终战马受惊,军队大乱,蜀国趁机反超,吴军损失惨重。虽然这段历史可能有虚构的成分,但八阵图的威力还是名不虚传的,至于能不能困住军队,笔者认为分情况而定,否则蜀国也就不会灭亡了。
再来说说八阵图具体的排列,这是作战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,八阵图具体分为天覆阵、地载阵、风扬阵、云垂阵、龙飞阵、虎冀阵、鸟翔阵和蛇蟠阵,其中天地风云为正阵,水火金木对应龙虎鸟蛇四奇阵,在排列布阵时,常遵循左青龙右白虎、前朱雀后玄武的规则,因此虚实结合,奇正相生。总阵共有六十四阵,兼具游兵二十四阵,所以关于八阵图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,内容繁杂。从各阵命名也反映了诸葛亮的周易思想,善于占卜算卦。
八阵图在实际应用中,布阵者会根据当时的天气地理环境,来决定使用什么阵法,每个阵法的特殊情况会有所标注,这在我国最早发现的《风后八阵兵法图》中得以完全体现,风后是黄帝的手下将领,史书曾详细记载了他和黄帝共同创设八阵图的故事,进一步证实了八阵图的历史由来已久。唐朝的李靖则在八阵图的基础布局上做了简化,他认为“大阵包小阵,大营包小营,隅落钩连,曲折相对”,加上位于中间的将帅,首尾呼应,内圆外方,六花阵由此衍化而来。此阵相比较八阵图来说,机动协调性更加完善,也节省了兵源,同样受到中外军事家的关注,可谓是八阵图基础上非常成功的创举。
八阵图之所以能困住万千军队,笔者认为并不是它有多么神通广大,而是使用它的人能够物尽其用,抢占先机,取得作战主动权,将八阵图的精髓理念融会贯通。以达到以少胜多的局面。诸葛亮每次出兵时,从不浪费一兵一卒,蜀军战斗力与日俱增。曾以益州一地对抗曹魏的中原九州,区区数万人马,就能夺取武都、阴平两郡。在上邽之战中,成功深入司马懿精锐部队,让敌军闻风丧胆,从此不敢直接与蜀军野战。
公元234年,一代忠臣诸葛亮病逝,其一生可谓是“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”,是历史上忠臣的典型代表人物,虽然生前五次北伐未能成功收复中原,但与他关系密切的八阵图受到了各路人马的关注,流传甚广。蜀汉灭亡后,晋武帝司马炎曾派亲信深入蜀地收集八阵图的“围阵用兵倚伏”之法,将八阵图的理念运用于士兵操练,在全国推行统一的“甲乙校标帜之制”。晋军在后期凉州之乱中大获全胜,得益于八阵图的联车为营,以鹿角磁石为阻,延续了八阵图的神话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八阵图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,也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,在如今四川成都西南地区,还能看到八阵图的部分遗址,世人虽对其有多种猜测,但原貌不在,留下的更多是对历史的遐想。
5. 勒石记功的典故?
燕然勒石"这一典故与卫青无关,而是与东汉将军窦宪有关。东汉时期,将军窦宪率领汉军及南匈奴、东胡乌桓、西戎氐羌大破北匈奴之后,封燕然山,勒石记功。
"燕然勒石",亦称为“勒石燕然”,是成语,典故名,典出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书》卷二十三〈窦融列传·窦宪〉。
“燕然勒功”、“勒石燕然”作为重要的典故,成为了后世功臣名将向往的功业巅峰
6. 一劳永逸的逸是什么意思?
一、“逸”在此处的意思是:安乐;安闲。
二、“一劳永逸”的意思是:劳苦一次就可以永远安逸、不再费力了。
三、出处: 东汉·班固《燕然山铭》:“兹所谓一劳而久逸,暂费而永宁者也。” 释义: 这样可以说是一次劳作长久安逸,暂时费力而能永久安宁了。
7. 封燕然山铭最早拓本?
《封燕然山铭》在蒙古被发现,是考古学界的大事。东汉前期,外戚窦宪大破北匈奴,令班固作《封燕然山铭》,勒石记功。该铭文一度被左宗棠部将张曜发现并拓下拓片,但因兵荒马乱没把具体位置记录下来,到现在才最终确认。
《封燕然山铭》原石
班固(32年-92年),字孟坚,扶风安陵(今陕西咸阳东北)人,东汉著名史学家、文学家。班固出身儒学世家,其父班彪、伯父班嗣,皆为当时著名学者。在父祖的熏陶下,班固九岁即能属文,诵诗赋,十六岁入太学,博览群书,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。
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联系邮箱:ynstorm@foxmail.com 谢谢支持!